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四川党校报 > 2022年 第5期 > 第2版 长征
依托红色资源研究中心 推动四川长征重要标识地建设
发布时间:2022年04月26日 部门/单位: 文: 图: 签发人:

2021年7月1日,《四川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》施行。条例明确要求,“县级以上承担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指导工作的机构,应当建立红色资源保护传承专家委员会,对红色资源认定、保护、管理、传承等事项提供咨询、论证、评审等意见”。2021年10月,经校院申报、省社科联组织专家评审并报批准,“红色资源研究中心”落户我校。作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(2022—2024年),红色资源研究中心必将在全省红色资源挖掘、保护、研究和利用方面发挥重要的研究平台作用。如何有效启动研究中心工作,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四个方面。

发挥中心的平台优势,做实三个功能。做实统筹功能。中心秉持“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、协同发展、合作共赢”原则,依托校院的主阵地优势,整合各市州党校、四川长征干部学院等相关研究力量,推动多方实质性合作和协同发展,形成红色资源研究专家平台;强化分片区、分主题的红色资源协同研究模式,破解红色资源分散化、碎片化带来的开发利用难题。做实规划功能。中心坚持“规划引领、系统研究、统筹开发、分步实施”原则,审视阶段发展状况,制定发展目标任务,聚焦全省红色资源重要标识,形成开发利用规划,推动全省红色资源可持续转化。做实研究功能。聚焦“传承红色基因、赓续红色血脉”主题,立足四川、联动周边,依托丰厚的红色资源,系统梳理省内红色资源主脉络,深入开展史料挖掘整理、重大党史课题研究,重点开展红色理论、红色思想研究,努力建设成为省内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专家平台、红色资源共建共享的数据平台、红色教育协同发展的资源平台。

发挥党校行政学院系统优势,做优三个融入。融入四川长征干部学院建设。紧扣四川省委部署,依托四川长征干部学院的建设,进一步拓展长征线路的研究视野,将长征精神转化为课程体系、教材体系、教学体系、思想素质体系、行为规范体系等环环相扣的教育链条,把长征资源研究同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、干部教育高质量发展融合起来。融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(四川段)建设。落实中央文件精神,依托长征国家文化公园(四川段)建设,用好省内独特长征红色资源,深入研究文物、旧址和文化资源所承载的重大事件、重要人物、重头故事,以此为基础深入阐发伟大长征精神,推动全省长征红色资源向教育资源转化,进而以优质的红色教育服务长征国家文化公园(四川段)建设。融入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党性教育学科建设。系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系列重要指示,以红色资源研究中心作为研究策源地,带动全省党校行政学院,尤其是县级党校行政学校,开展红色资源创造性转化研究,做实红色资源研究,做优党性教育学科,把红色资源彻底地融入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、党史国史教育、革命传统教育中,把党性教育贯穿始终,引领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,赓续红色血脉。

发挥研究的资源优势,突出三个服务。服务红色资源的创造性转化。中心研究注重深入挖掘凝炼红色资源的背后故事和时代内涵,讲好红色故事、融入“四川元素”,为红色资源“软开发”注入生动鲜活的现代表达,形成研究-保护-利用良性循环的红色资源价值转化机制。服务红色教育创新性发展。中心研究强调深入研究阐释红色资源蕴含的教育素材和思想内涵,打造更具时代特色、更具沉浸感染力的红色教育创新展示,形成一批有特色、有内涵的专题教学、现场教学、体验教学、访谈教学、案例教学、互动教学等精品课程菜单。服务红色文化培育。中心研究深入探索提升红色资源蕴含的教育价值和文化品牌效应,强化中心为服务地方开展红色教育提供智力支撑功能,做实做活做强红色文化品牌,深植红色文化,传承红色精神。

在研究开展过程中,必须要把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放在中心建设的首要位置,依托省内红色资源优势,持续强化研究特色,通过红色资源研究中心活动的持续开展,把星罗棋布于巴蜀大地的红色资源整合起来,构建起传承红色基因、赓续红色血脉的长效机制,以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服务、支持四川长征重要标识地建设。 (汪晓莉)


  •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© 2009 - 2025
  • 蜀ICP备10001505号